亲爱的校友!欢迎回家!返回主页
口述校史系列报道之专访赵庆霞
文章时间:2013-09-11 17:05:02 访问量:
“山师艺术专修科
采访者:赵老师您是山师1954级的学生,您能谈下当年山师艺术专修科并入山东艺专时老师们的一些情况吗?
赵庆霞:我1954年考上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,是两年制专科,毕业后分配到山东艺术学校,后来改为省文化干校,1958年省文化干校和山师艺术专修科合并成立了山东艺术专科学校。上学时候我的老师大约有十二三位,都是很了不起的、全国非常著名的音乐家。教我们视唱练耳也教钢琴的刘质平老师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大弟子,他编的视唱教材都是线装的,是他自己装的,非常非常敬业。他是南方人,有时说话听不懂,就只能写。教钢琴的时候,他总是提醒你看谱弹,就不让你看手,不让你养成这样的习惯。他是1978年去世的。徐希一老师教我们乐理、练耳、作曲课,是上海新华艺专毕业的,也是相当有名气的一位教授,1991年故去。系主任李杰民教我们钢琴,他是冼星海的同学,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,1964年去世。何锦文老师教声乐和合唱指挥,是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的,是我的声乐主课老师,1991年去世。李华萱老师教作曲和理论,2005年去世。再就是薛奇逢老师,也是教声乐的,2009年去世。夏冠云老师教舞蹈和排练课,1993年去世。教合奏的是刘乐夫老师,他教的特别多,二胡、笛子、琵琶、三弦、古筝、合奏课。再一个就是赵炳炎老师,山师毕业留校,和孙继南老师是同班同学,主要教钢琴和合唱指挥。宋宝莲老师,专门教钢琴,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香港分院毕业的。郭承新老师是重庆青木关国立学院二胡专业毕业,后来又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进修声乐,教二胡和声乐。这些人都去世了。朱德九也是我的老师,是上海国立音专毕业的,教声乐,现在身体挺好。孙继南老师教我声乐,后来又教音乐欣赏,还教近现代音乐史,现在身体挺好的。刘玉轩老师是北京京华美专音乐系毕业的,教琵琶、古琴、三弦。这些老师合校后都到艺专来了。
“到艺专后音乐系的一些情况”
采访者:请您谈谈您到艺专后音乐系的一些情况好吗?
赵庆霞:那时候刘盛春是党委书记兼校长,非常重视不拘一格启用人才,把很多名人千方百计引进学校里来。音乐系也是这样子,引进了上海音乐学院、南京音乐学院、武汉音乐学院等学校的毕业生,再加上山师艺术系这些老专家以及山师艺术系优秀毕业生,所以艺专当时的教师队伍相当好。校领导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,而且平易近人,很关心老师们的生活,使老师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,工作很舒心。到1959年,教学开始搞民族化,西洋乐器一概都不能用了,钢琴不能弹了,小提琴不能拉了,拉小提琴的学拉二胡,吹长笛的学竹笛,西洋唱法就民族化……总之,一切都是陌生的。后来派我们一个小组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人家怎么搞的民族化,回来以后把声乐教研室分为两个组,一个是一般歌曲,一个是民族民间演唱,女生学河北梆子,男生学京剧,从此开始向民族民间学习,如河北梆子、河南梆子、京剧、吕剧、山东琴书、河南坠子、西河大鼓等,就学唱起来了。那时期学校是采取“请进来”、“派出去”的方法。我是属于派出去学的三人小组之一,到天津小百花河北梆子剧团去学。老艺人教我的时候,觉得我唱得还不错,嗓子挺好而且学得非常像、有味道,所以就动员我留下。我说我不行,没有身段。他说唱青衣用不着很复杂的身段,不像花旦、刀马旦……学了半年回校以后,学校请进来几位老艺人。京剧请来一位京胡琴师,他领着男生练唱。还请进来一位姓牛的河北梆子老艺人,我当时在河北梆子课当助教辅导学生。她很有意思,每天要先试试有没有嗓子,如果今天嗓子好,那高音就可以唱到“5”(g2)或“6”(a2),如果嗓子不好就只唱到“3”(e2),很随意。因为她不识字,不会谱子,这可苦了我们的辛力老师,所以我们今天记的是“5”、明天是“3”、后天是“1”、再一天可能是“6”,确实挺艰苦。因为老艺人都是“口传心授”,随意性强,变化多,因此就造成了记谱和教材方面的诸多困难。即使这样,在大家的努力探索学习中,仍培养了一批唱得很好的学生。我记得歌舞团挑选了几个学生去参加“上海之春”演出,唱的是《纳鞋底》,是表现一群农村姑娘为支前做军鞋的情景。她们的表演声情并茂,轰动了“上海之春”并获了大奖,这几个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省歌舞团要走了,如许荣爱(后任演出队队长)、徐青茹(后调山师艺术系,任系主任、教授)、王桂兰(后调曲师大艺术系,教授)、袁桂芝、王素萍(二人仍在歌舞团,著名独唱演员),还有好多学生在民族民间演唱方面取得了好成绩,是我们艺专时期的骄傲。艺专时期学校还被评上了全国先进单位,并被邀请参加全国文代会,声乐是何锦文老师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的大会并发言。这个时期是艺专的鼎盛时期。我们老师们也是干劲十足,寒暑假几乎没有休息过,领导总是在假期中让大家报教学计划、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改,没有牢骚没有抱怨,甚至在评工资时由于名额有限大家会互相谦让,领导同志也会主动让给别人,像这样的领导作风,能不让人感动吗,能不努力工作吗?
“学生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”
采访者:现在有些学表演的学生不太重视音乐理论学习,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,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
赵庆霞:学声乐表演的学生,不重视音乐理论的学习,不重视诸如钢琴等音乐基础课的学习,这是较普遍的现象。我对此现象深感遗憾。可能这些学生贪玩儿,轻易地把学校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而且是这样重要的课程放弃掉,将来他们是会后悔的。我认为作为歌唱演员,绝对不是从声音到声音再到声音。你的音乐理论(基础理论、和声、作品分析)、钢琴、视唱练耳等课程学习得好,才能提高音乐素质和修养、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分析能力,才能做到正确理解作品,才能发现作品更深层的内容,通过美妙的声音、动听的歌喉更好地表达出来。只有自己感动了,才会感动别人,否则嗓子条件再好,发出来的声音也将是空洞乏味的。因为高等艺术学院(或音乐学院)是培养音乐家、艺术家的摇篮,而不是匠人。学生必须要认识到学习音乐理论的重要性、必要性和实用价值,一定要高标准要求自己,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。
真心希望学校越来越好
采访者:您应该是见证了学校所有的发展时期,您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什么寄予吗?
赵庆霞:从我工作的第一天开始,我就在这院里边,就没有挪过地方,我对这个学校的几起几落都有亲身体会,也算是历史的见证者之一吧!我在这里几十年了,工作在这里,生活在这里,所以我对这个学校充满了感情,就是这么一片心情,真心希望学校越来越好,更好地发展,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水平的表演人才、艺术家,这是我作为一个老教师一辈子的想法和愿望。
(采访 王大海 整理 张琦 李维虎 摄影 孙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