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
信息发布
投票

请先设置问卷!

  • 新浪微博
  • 腾讯微博

亲爱的校友!欢迎回家!返回主页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艺往事 > 正文



口述校史系列报道之专访孔繁强


文章时间:2013-09-23 16:47:28 访问量:


“校前史和民间艺人”

  采访者:您能不能谈一下校前史,学校师资是从哪来的?

  孔繁强(原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):大家知道,山东艺术学院的前身——山东艺专,是1958年由山师艺术系和省文化干校合并而成的。山东艺专的校前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山师成立的时候,那时就设有艺体系。再往前,与山东大学也有一定的渊源,山师艺术系的几位老师,如于希宁老师、朱德九老师、何锦文老师、张鹤云老师等等,包括后来的山东艺术学院高九院长,都曾在山大任教。如果能这样追溯,那我校的校史,从清朝末年山大建校算起,到现在就有100多年了。

  当时,学校的教师由原山师艺术系和原文化干校两部分组成。一些知名教授专家,主要来自山师艺术系,如李超士、戴秉心、李杰民、刘质平先生,都是全国知名的老教授。另外,王企华、于希宁、张鹤云、李华萱、宋居田、薛奇逢、宋宝莲、郭承新、徐希一、沈毅、刘乐夫、何锦文、朱德九、金光沃、孙继南、杜牧野、段谷风等老师和原文化干校的范俊青、鞠环震、王海云、程慰世、赵玉琢、罗伯平、张朝群、张胜芬、马伯良等老师都是教学骨干。艺专建校后,又吸纳了关友声、黑伯龙、柳子谷、金灼南、张育瑾、刘鲁生、张彦青、瓦莲季娜等名家。作为省一级的艺术院校,师资队伍是相当雄厚的。

  采访者:当时学校的民间艺人是怎么到咱学校的呢?

  孔繁强:好多民间艺人原来在文化干校任教,1958年提倡“革命化、民族化、群众化”,艺专又吸收了几位。聘请了吕剧演员林建华、河南坠子名家举办讲座,邀请河北梆子艺人教唱和吊嗓。袁子文,号称“唢呐大王”,全国著名,外面很多人都来找他学。还有著名鼓师傅长荣、唢呐高手魏广生、坠琴高手袁来欣、山东琴书艺人商业兴、关云霞,都很有名。1958年大跃进,他们还创作了一些东西,我记得最著名的叫《跃进锣鼓》,山艺的一些大型演出,都是以《跃进锣鼓》开场,气氛非常热烈,省电台也转播了。

“机构设置”

  采访者:您能介绍下艺专最初的机构设置吗?

  孔繁强:山东艺专建立的时候是四个处室:一个是党办校办,当时的主任我记得叫刘永年,随后是赵恒;一个是教务处,处长叫章仪魁;一个是人事处,处长是王建文;一个是总务处,主任叫王福进。同时,学校还有一些附设机构,一个是附属小学,还有附设幼儿园,那时也有医务室。艺专刚建立时系科设置是四个系一个班:师资系、音乐系、美术系、戏剧系、电影班。师资系支部书记是张景三。音乐系支书兼主任叫李愉干。美术系开始党支部书记是陶程远同志,不久调离,由杨力、赵玉琢负责。戏剧系一开始有王径明同志在那里召集,具体由程慰世负责,后由项堃任主任。电影班主任叫张延鹏,电影班当时设了两个专业,一个电影放映专业,一个电影事业管理。1959年秋季学期,校领导把系改称科,同时将师资系合并于音乐科、美术科。音乐科主任后来是李杰民教授,孔繁强任支书。美术科主任后来是戴秉心教授,韩桂兰任支书。戏剧系项堃任主任,王德任支书。还有一个补充说明的就是舞蹈专业。舞蹈专业一开始没有,到了1960年的时候,招了两个舞蹈班,一个是叫舞蹈甲班,一个叫舞蹈乙班,舞蹈甲班招初中生,舞蹈乙班招小学生,这两个班没有专门设置系科,是附设在音乐系里的,这两个舞蹈班也出了不少人才,对山东舞蹈专业影响也挺大。

“招生和教学”

  采访者:您能介绍下建校之初当时的招生情况吗?

  孔繁强:1958年以前,全国所有的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,从1958年开始就主要招本省的学生了,很少招外省的。我校从山师转过来的这一部分,有好多还是外省的,其中还包括朝鲜族的。朝鲜族有七位同学,他们带来朝鲜风格的歌舞,挺有意思,现在有一些照片还能体现出来。他们这帮人回到朝鲜延边自治州以后,都是业务骨干,有的还到朝鲜国家歌舞团当了独唱演员。

  那个时候招生一方面在全省发招生广告,报纸上登,另外发一些纸质的广告,电视是没有,电台好像也广播过。另外就是我们学校老师到各个招生点去招,像青岛、烟台、聊城等,各个地区都有,老师们分头下去招,面向全省招生。

  那个时候咱们艺术学院还是专科学校,修业年限是大专二年。当时有两种学制,一种是高中起点的专科,有二年制,个别的有三年的;另外一种是五年制,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,前三年相当于中专,后两年相当于大专。这两种学制对学生培养各有优势。二年制的有高中文化基础,成才率也挺高,五年制好处是学生从小就有幼功,因此在基础方面,像乐器、绘画等方面,基础更好一点,也出了很多人才。

  采访者:当时招过来的学生除了专业课还上什么课程?

  孔繁强:课程设置大致是这样的。像大专,二年制专科的,文化课基本就不学了,学的有这么几个方面:有政治方面的,如《中国革命史》等;艺术理论方面是《艺术概论》,艺术史如音乐史、美术史、戏剧史这都要学的;另外有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,像美术方面的素描、色彩,音乐方面的基本乐理、视唱练耳等。那个时候劳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。当时劳动一度安排得较多,不光是卫生扫除、植树等校内的劳动要搞,而且参加了一些社会的劳动,有的纯粹是体力劳动,有的是结合专业的活动。像山东很重要的腰斩黄河的水利工程,我们美术专业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去实习,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巨幅国画《举世奇创》发表在《美术》杂志封面,此画和《腰斩黄河》画展在北京展出,获得成功。那个时候同学的劳动挺有热情,特别对结合专业的劳动都很热衷,因此那时的学生都非常朴实。五年制专科前三年文化课开设语文、外语、历史、地理等,所有同学都有体育课,有专门的体育老师,早晨体育锻炼也很重视,早晨都起得很早,一年四季都是,到了冬天,很冷也都去上早操,每年有两季运动会,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,体育挺受重视的。

  采访者:那这些音乐专业一般是一对一的教学吗?

  孔繁强:开始是一对一的教学,后来扩招,学生多了,老师分配不过来,一堂钢琴课或声乐课教两三个学生,这个学完了那个再上来,民族器乐和管弦乐小组教学,一组三四个学生,一起这么教。但教学质量还是相当高的,老师想尽各种办法,改进学习方法辅导,李杰民教授更是一天不落夜巡钢琴室。

“领导关怀”

  采访者:您提到文化部领导对艺专也特别关心,能介绍一下吗?

  孔繁强:上级领导对咱们学校特别关心。当时省委书记舒同、省长谭启龙都不止一次莅临艺专指导,余修副省长更是常来常往,关怀备至。除了咱们省领导对山东艺专的特殊关心以外,文化部领导也特别关心和支持,王子成司长曾多次来到山东艺专。有一次,刘盛春校长要到山东宾馆向王子成同志汇报山东艺专的工作,叫我去做记录。在刘校长介绍完以后,王子成司长提了这样一些意见。他说,美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多了不行,旧社会学书画的多是富家子弟和游方和尚,我们现在有美术馆、艺术馆可以用这些人,别的地方就不好办了,没法就业。可是工艺美术这个事业无限广大,现在却比较薄弱,全国只有一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,各个地方还都没有这个专业。举个例子,我们很多酒质量很高,如果到香港换上一个瓶子包装,身价就高好多倍,因此我建议你们应该多建立工艺美术类专业。山东艺专刚成立时,美术系只有一个装潢专业一个班,后来考虑他的这个建议,刘校长着手建立了装潢、装饰、雕塑、印染等几个专业,并派遣多名学生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借读。1959年我到北京去参加全国第二次艺术教育会议,刘校长当时已经是文化厅副厅长,他建议我对王子成同志表示慰问感谢,王司长把我的发言稿推荐给了《艺术教育》杂志刊载。后来王子成同志又来过山东,跟刘校长,好像也有于希宁老师,还有李传玉副书记,一起照了像。这表示,文化部对山东艺专也是相当重视的。领导的重视使我们学校的发展劲头十足,方向明确,所以发展得既健康又正常。

(采访 舒畅 整理 张琦 李维虎 马凯笛)

  采访札记:口述校史采访的第一位就是孔繁强先生。由于身体原因,孔先生的采访是在他家中进行的。

  孔先生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书法作品,虽是他闲来养心之作,但字字用心着力。客厅里恭敬摆放着的一尊孔子像,是他至今尊师重道、潜心教育的心念写照。

  孔先生是学校的前辈老院长,目睹身历了学校自建校以来的风雨变迁,采访中侃侃而谈、思路畅达、如数家珍。而最打动我们的是他对这次校史采访的重视,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他竟然推迟了去医院进行化疗的固定时间来配合录制。由于长期化疗,先生的头发眉毛都掉光了,出于尊重我们的工作,他请化妆师给他稍稍做了修饰,还挑选了帽子。镜头里的先生,儒雅慈祥、徐徐而述,让人倍感平易亲切。

  孔先生第一天上午谈谈歇歇进行了两个多小时,最后起身时竟有些打晃,但他坚持下午继续,在刘新民大夫和大家的一致建议下,才决定缓几天再做第二次采访。最终,孔先生的采访分两天做了两次。他那么认真又不厌其烦,谈得既全面又具体,我们都获益匪浅,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整体的印象,还了解到一些前辈先生在学校任教的小故事,像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先生,孔先生都清晰记得他点滴的教诲和对后辈的影响。

  历史本身是干枯的,有趣的总是其中有血有肉有灵的个人。听每位老先生讲述学校的过往,还有这过往中流动着的他们闪亮的生命。

(舒 畅)